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浙大5人当选!

请收藏 浙江大学 2022-05-14


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公布2021年新增院士名单。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阮勇斌、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世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郑津洋、高翔,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喻景权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今年新当选的这些院士,在各自工作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长久而卓越的贡献。阮勇斌教授长期从事辛几何和数学物理等领域研究,在Gromov-Witten 不变量与量子上同调、Chen-Ruan 上同调、FJRW 理论及其应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徐世烺教授是我国混凝土结构安全领域专家,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裂缝完整性安全分析理论与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在混凝土结构裂缝安全问题的理论创新、材料发明与工程应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郑津洋教授长期从事高压容器和管道研究,在储氢高压容器、深冷压力容器、柔性高压复合管等方面的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翔教授长期致力于能源与环境领域减污降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在电厂超低排放、湿法烟气高效治理、船舶尾气高效净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喻景权教授长期从事蔬菜生长发育与品质调控研究,为建立现代蔬菜生产理论与抗逆高产技术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随小浙一起认识一下他们!



阮勇斌院士




阮勇斌,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四川梓潼人。1991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9月至1982年6月四川大学数学系本科生,1982年9月至1985年6月四川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1月至1991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91年9月开始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任博士后,1993年9月任美国犹他大学助理教授,1996年9月至2005年12月任教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任教期间分别晋升为副教授(1996)、教授(1999)、讲席教授(2005),2006年1月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2013年任讲席教授,2019年7月加入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任求是讲席教授。2001年至2002年担任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微分几何组)Panel Member,2005年至2009年担任四川大学长江数学中心主任(海外),2015年被选为美国数学会Fellow。


1995年获得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B类),1999年获得Vilas associated award,2006年获得Clay Senior Scholar。


数学与物理(主要指量子场论和弦论)相互交叉渗透发展是近几十年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并引发了辛几何、低维拓扑和代数几何等数学领域的革命。阮勇斌将近代物理思想应用到数学中,在上述若干研究方向做出了开创性工作,主要学术成就包括三个方面:Gromov-Witten 不变量与量子上同调、Chen-Ruan 上同调、FJRW 理论及其应用。1998 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 分钟报告,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重要文章,包括Ann.Math. 一篇,Invent. Math. 六篇,Publ. Math. IHES 一篇,并出版专著一册。



徐世烺院士




徐世烺,男,汉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浙江大学高性能建筑结构与材料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世烺曾担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1991年获得国家教委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联合授予的“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 1992年获德国洪堡奖励基金,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0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共发表论文4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55篇、EI论文213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自2014年起连续7年被Elsevier列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混凝土结构普遍开裂,宏观裂缝不仅可导致结构寿命严重降低,更是绝大部分混凝土结构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为解决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徐世烺历经四十年的艰苦探索,建立了完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完整性安全分析理论和测试技术体系。研发了可开展不同尺度混凝土断裂力学实验研究的实验装备,首次发现了混凝土裂缝扩展存在着初始起裂、稳定扩展与失稳破坏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揭示了初始裂缝尖端应力奇异性是混凝土裂缝扩展内在驱动力,证实了断裂力学可以用于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分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混凝土起裂韧度这一新参数,建立了以应力场强度因子为表征的双K断裂准则,可以描述混凝土裂缝从起裂、稳定扩展到失稳破坏的特征规律;采用格林积分方程给出了裂缝扩展过程粘聚韧度增值的精确计算方法,发现了双K断裂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发展了双K断裂准则的能量释放率表达方法。该系统成果于1999年在《国际断裂学报》98卷2期以81个版面长篇刊出(该期共89个版面),在国际上被广泛称为双K断裂模型。2005年以双K断裂理论为基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水电行业断裂韧度测试标准《水工混凝土断裂试验规程》。徐世烺应邀担任了国际著名学术组织RILEM的TDK技术委员会主席,领导制定了《确定混凝土裂缝扩展双K断裂准则的实验方法》国际标准。从理论层面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安全评价问题后,徐世烺在重要工程结构控裂、提升结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双K理论混凝土裂缝稳定扩展可导致韧性增值的原理,建立了基体缺陷尺寸和纤维随机分布的统计微观力学模型;采用超细骨料与纳米材料改善微观结构,消除了界面过渡区宏观缺陷影响,发明制备出高韧性混凝土。高韧性混凝土不仅适用于新建结构关键部位,还可用于旧有结构加固与修复。研究出高韧性混凝土控裂复合梁制备方法,建立了控裂复合梁设计理论,可使裂缝宽度控制在0.1mm内,满足严酷环境要求,实现抗裂和耐久性能大幅提升。研究成果在乌江东风拱坝、长江三峡大坝二期和三期工程、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等水工大坝的裂缝安全评估和控制中,以及上海吴淞军港修复加固、舟山鱼山跨海大桥和杭州秋石高架桥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津洋院士




郑津洋,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浙江省嵊州市人,198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8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本科生,1987年8月至1992年8月浙江大学化学工程学系化工过程机械博士研究生。1992年8月开始在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工作任教,1997年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2000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计划”第一层次,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6年被选为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2006年至2016年任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2016年起任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氢技术委员会(ISO/TC97)副主席,国际氢能协会规范标准专委会(IAHE-CSD)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压力容器分会主任委员,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压力容器》副主编等。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3项。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郑津洋在储氢高压容器、深冷压力容器、柔性高压复合管等方面,从理论、技术、标准、检测到产品研发和应用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牵头创建国际氢能协会规范标准专委会、“高压过程装备与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持研制的三大类系列产品,均已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关键技术指标创国际新高,广泛应用于能源、化工等领域,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我国高压储运设备跻身世界前列作出了突出贡献。牵头起草国家技术规范2部、国家标准11项;以第一作者出版中英文著作9部(其中专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58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0篇。主编的国家规划核心课程教材已出5版,近20年选用率超90%;主讲的核心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高翔院士




高翔,男,汉族,1968年10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院长,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浙江大学本科生,1990年9月至1995年9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10月晋升为浙江大学副教授,2000年12月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其间曾赴日本东京大学、美国犹他大学等开展研究。


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入选“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2019年当选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轮值会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热能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机械工业环境保护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MIF/TC7)主任委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等。曾任国家“十二五”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污染控制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国家环保部清洁空气研究计划总体专家组成员。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1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第五届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长期致力于能源与环境领域减污降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在能源电力、船舶航运等行业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构建了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攻克了电厂超低排放、船舶尾气高效净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规模化工程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主持和参与制订了国家及行业标准共70余项,推动了国家大气环保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0件、国际专利7件;发表论文260余篇。



喻景权院士




喻景权,男,汉族,1963年11月出生,浙江义乌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现为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本科学习。1983年8月至1988年9月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1988年10月至1991年3月在日本岛根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1年4月至1994年3月在日本鸟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3月至1995年6月任日本岛根大学特聘研究员。1995年7月回国,先后在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任教,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兼任浙江大学园艺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学科负责人、农业部园艺作物生长发育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蔬菜科技与产业联盟副理事长;担任《Molecular Horticulture》、《Fronitier in Plant Sciences》、《园艺学报》等学术刊物副主编。是教育部植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林分会监事长。


长期从事蔬菜作物生长发育与抗逆高产调控机制的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一等奖4项。指导的2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位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侨界贡献奖,教育部青年教师奖等荣誉。


作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等,主持了系列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的实施。探明了蔬菜抗冷、光合效率和瓜类座果的调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创建出设施蔬菜抗逆生长与高产调控技术;破解了蔬菜连作自毒物质及其导致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建立了蔬菜“除障因、增抗性”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创建了SAS无土栽培新方法和LED精准补光技术,推动了我国蔬菜主产区产业升级和非耕地农业跨越式发展。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2部,论文被引1万余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中国高被引学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展形成了现代蔬菜生产理论和技术体系。


再次恭喜以上老师!

让我们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




特别鸣谢人才办指导

文字记者:吴雅兰 柯溢能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本人

今日编辑:周亦颖

责任编辑:周亦颖


推荐阅读


1.实时逼真地描绘三维世界!浙大教授攻克真实感图形计算的“性能”瓶颈

2.冬天的第一杯疫苗!全国首款可吸入式疫苗正式亮相

3.涌泉蜜橘、奖状都已送到!浙大博士和蜜桔商家的故事后续,格“橘”打开

4.太暖心!浙大博士生与蜜橘商家的聊天记录火了

5.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浙江大学师生热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6.慕了!王冰冰给浙大学生送快递,和她一起来的还有一份时光包裹


点个赞和在看,祝贺新当选的院士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